郑振煌教授-《六祖坛经》 (二)

接上期--行由品

 

在这儿,惠能确是见到空性,但还未见到自性,这是他第二次的感悟。大家也认惠能还没见性。IMG_4364

第二天五祖偷偷来到碓坊,看见惠能腰部绑着石头在舂米,说道:米,已经熟了吗?语带双关。惠能答道:米早已经熟了,还再次被筛检。意思早已经开悟,只是还没有祖师为我印证而已。五祖用锡杖对石碓子击三下,不声不响的回到自己的房中。因为在碓坊中还有其它人在,怕旁人会伤害他。惠能俱有智慧,领悟五祖的意思,在三更进入五祖的丈室。五祖把袈裟围起窗口,不给人看到,为惠能讲金刚经。讲到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时,说菩萨不应当住于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不住持戒、禅定等等,因为金刚经讲一切法空,不可住于一切法,连空都不可住,不要有任何的执着分别。讲到这里,惠能一听之下大悟,这是坛经里惠能第三次的大悟。他第一听金刚经是感悟,第二次是写偈子的时候是理的悟,悟到一切万法空无自性,到了五祖讲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时才大悟,「应无所住」是空,「而生其心」是有。惠能在提偈子时,不住于「菩提树、明镜、常拂拭、惹尘埃」,是位于空,还未生起心。生什么心呢?生起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般若心,生起弘法利生心,生起利益众生心,生起作任何事情的心,「生起心」即是回到零,回到原点,毫无执着,看到一切诸法的真相,无边无际,十方三世都看得清清楚楚,空有不二。宇宙万法依空而立,林林总总依空而缘起,但空不会生万法,而是含藏着众生的自性、或称本性、法性、佛性或清净心。惠能至此大悟万法不离自性,即是他见到自性。过后他向五祖报告他的悟境:何期自性本自清净!何期自性本不生灭!何期自性本自具足!何期自性本无动摇!何期自性能生万法!他是描述自性的体、相、用。他首先感叹道自性本是清净的,这是自性的体,从那里看出来,「应无所住」因为佛性超越一切的万法、一切的对待,清清净净的,不能以作、住、止、泯四病来认识本性。圆觉经讲知幻即离,离幻即觉。自性即是清静的,我们又何必说要把尘埃的体勤拂拭?自性本无生灭,自性即不是造物主所生的,也不是任何因缘所生的,自性无始无终,无边际,没有时空的限制,不会因为六道众生的轮回而灭掉,也不会因为众生的修行而生起。何其自性本自具足,这是在讲自性的用。虽然自性本身清静,不生不灭,可是它的用俱足万法。自性是毕竟空,才能因缘有而生起一切万法,一切法都是从真如心所生的。大乘起信论中有说:依一心而开二门,一心即是自性真如心,依自性真如心众生就走进二个门了,二门是生灭门和真如门。生灭门即是有所分别的凡夫心,真如门是已经自在圆融无碍的佛心。何期自性本无动摇,自性没有生灭,也就没有来去。中观论所说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所以没有动摇。动摇是假象,是没有自性的。何期自性能生万法,是说自性的像用,在这个时候,惠能确实是大悟、悟道了。自性,只有证悟自性,才能生起万法。

惠能讲完后,五祖知道惠能已经体悟到本性,告诉惠能说修行不识本心,学法是没有用处的。如我们拜佛念佛,只念在表相的佛,而不念自本心,学佛帮助不大。你念再多的佛,而不知自性都没有用。若看到自己的本性,就是大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。五祖即传衣钵给惠能,以直指人心,见自本性所依。禅宗历代以来都是以心法来教学生的,到了宋朝的宗果禅师以教人参话头为主,即是提起一句话,如“父母未生我前是谁?”来参究我们的本来面目(本性),话头即是在生起这句话之前生起这个疑情,时时刻刻咬住这个话头,把我们所有的无明、念头、感受、烦恼、见思等等全部滚入这团疑情内,越滚越大,等它有一天突然间爆破,见自本性。(话头即是还没有生起一个念头之前是什么状况)。惠能三更得传法,旁人皆不知,便传顿悟的禅法(顿教)及衣钵为信物,五祖并告诉六祖说,你要好好保护你的正念,广泛渡化有情,把心性大法流传到将来,不可令它断绝!并说偈道:有情众生发心种下菩提种子,在因地时是种下佛的种子,在果成熟时自然就是佛的果位。若如煮沙成饭,妄想要成佛,历尽无量时间,了不可得。五祖又说,往昔达摩祖师,初初来到中国,没有人相信,所以传下此衣为信物,一代一代的从初祖传到你六祖,法则以心传心,以开悟着手,不是从文字教法入门,这是我教你的方法,都是要大众自己体悟。自古以来佛都是传自性之法,代代都是非用文字语言来体悟印证,称为密门。这件衣为争端之源,到你就勿再传,若传此衣,命如悬挂的丝线,非常危险,赶快离开,恐怕有人会害你,因为很多人都想成为祖师而争夺此衣。惠能就问:你要我去那里?语带双关,因为本性本不动摇,你还要我去那里?惠能是开悟者,每一句话是在表达见性之人。五祖答道:逢怀则止,遇会则藏。即是叫离开后向南走去,到了怀集县就当停止下来,到了广东省四会会县就隐藏起来,不要显露身份,恐怕有人会害你。

三更时候,惠能就领得衣钵下山,来到现在江西的长江河口,五祖叫惠能上船,拿起船桨就自己摇起来,惠能说和尚请坐,应该是弟子来把桨摇船才对。五祖即说:该是我“度”你才对。六祖就说出一段千古佳话:当我迷时是师父来度我,当我悟时就必须自度。度的名虽是一样,但用处不同。惠能说自己生在南方(远方),讲话的声音不正,现在蒙师父传法,现在已经得悟,只合自性度自己。五祖说:即是如此!即是如此!以后佛法大兴就靠你。你如今好好向南去,不适宜快快说法,佛法难兴旺,因为众生根性低劣,心性之法很难接受,恐怕会毁谤佛法。

惠能离别了五祖,向南步行,二个月之间,到了大庚岭,即广东的北部,他后面有数百人追过来要夺衣钵,以为得到衣钵,成为祖师,可得到世间的丰富供养。其中有一僧本为四品将军,俗名陈惠明,性行粗糙,在别人之前先找到惠能。惠能把衣钵留在石上,藏在草丛中,惠明尽力想提起衣钵而不得,知道此衣钵并不能「力」取,故唤道:行者!我是为法而来,不是为衣而来。六祖惠能即从草丛出来坐在石上,惠明就作礼请他说法!惠能说你即为法而来,可放弃一切诸缘,不生任何念头,我就为你说。接下来惠能所说的偈语,千古流芳,成为后来参话头的一个公案。惠明沉静良久,惠能说:不思善、不思恶(没有对待心,因为佛性是超越相对的概念)、那个当下那一个是你的本来面目?你的本来面目就是佛性,就是毕竟空,没有分别心。二祖求见达摩祖师时,在大雪中跑了三天,后来再把左臂砍掉,达摩祖师才见他,并问他要什么?慧可说求心安,达摩祖师叫他把心拿出来帮他安心,慧可左觅右寻,发觉心不可得,达摩遂说已经把他安心了。心本是虚幻,不在内,不在外,不在中,不在接触,心是毕竟空,心也就安了。达摩祖师的这句话也是参话头的来源之一。

惠明听惠能说后大悟。六祖的教授是碰到任何人事不起分别心,生起善恶念,因为法相都是缘起无自性。如《维摩诘经》所说的「能善分别诸法相,于第一义而不动」《佛国品》。法相林林总总各有不同,是来自不同的因缘,要安住于第一义,安住于毕竟空,空性于自性当中而不动念,这是修行的要点而不执着。

惠明悟后再问:除了上面所传的心法要外,还有更密的吗?惠能答道:已经告诉你的心法即已不是密的了,你回去返观自性,密就在你那边了。但须善于分别诸法相,但佛性却不为动摇,一方面能自己解脱,另一方面又能利益众生。惠明又说:我虽在五梅五祖下修行,实在还未见到自己的本性,现在蒙你指示,如人饮水,亲身体会,冷暖自知。现在你就是我的老师。惠能说:即是如此,我与你都是随侍同一个老师,就应该好好护持这个心法,把它继续传授下去。惠明又问:我现在往那里去。惠能说:走到江西「袁州」的地方就停,到了江西蒙山就可居留下来弘法。

惠能又南下至曹溪处,又被恶人寻遂,就在「四会」中避难于猎人队中。经过了十五年,随机为猎人说法,他常被任命守岗,每见生物即尽量放之,或吃饭时,以菜寄煮肉锅,只吃肉边菜。一天想到,应出来弘法,不可经日躲起来,于是走到广州的法性寺,刚好遇到印宗法师讲涅盘经。当时刚好有风吹过幡动,一僧人说是风动,另一人说是幡动,议论不已。惠能进而言:不是风动,不是幡动,是诸者的心动,这是见性者的认识,因为如果你的心不动,你怎么会去分辨这是风动或是幡动呢?即是因为你的心动,才会对幡在风的飘动生起分别心,说这是风在动或幡在动。要善能分别诸法相,幡是在风的因缘下而飘动,风是在气压的因缘下而生起,都没有自性,一切都是虚幻,都没有真实的生灭、来去,是因为你有了心动,有了幻想和分别才会认为风或幡在动。大众一听,非常惊骇。

印宗法师把他请到上席,问他佛法甚深的义理,惠能回答非常简洁,不多用文字。印宗法师年当八十多岁,惠能却是三十多岁的在家人,却能谦虚向他请示佛法,并说他一定是非常人,再说已经听闻五祖黄梅的法已经南来,难道你就是那位传人?惠能说:不敢。印宗法师就跪下顶礼,并请他将所传来的衣钵出示给大众看,接着又问,五祖黄梅有什么付嘱给你,又教你如何教授弟子?惠能说:指授即无,惟论见性,不论禅定解脱。这即是形成以后惠能教导弟子的方法。五祖没有什么教导,只讲见性,也没论禅定解脱,直指人心本性。印宗法师又说为何不讲禅定解脱,这不是在经纶中世尊所常提到的吗?世尊要弟子们严守戒律,精进禅定,为何五祖不谈禅定解脱?惠能回答说:因为禅定是二法,不是佛法。因心散乱,所以求专注,因不自在,所以求解脱。但佛法是不二法,是毕竟平等的。印宗又问:什么是佛法不二法呢?惠能说:法师讲涅盘经,知道佛性是佛法的不二法。如涅盘经中的高贵德王菩萨品中菩萨有问佛道:犯了四重禁(杀、盗、淫、妄),作无边罪(杀父母、杀阿罗汉、破和合僧、出佛身血),及一阐提(没有佛性者),当断掉善根佛性吗?佛陀回说:善根有二种,一种是常,另一种无常,但佛性非常非无常,常的善根是念念在兹,不忘修持,无常的善根是正念有时掉失,不在修持。既然不能说它常,所以只要众生恶性生起、分别心生起,佛性就被盖住了,既然说它是无常,因此即便是无明重的人都会成佛,所以佛性非常非无常,是故不断,名为不二。换言之,涅盘经里佛陀承认一阐提也能成佛。另外佛性非善根非不善根,是名不二,及五蕴十八界,凡夫看来有分别智者了达其性是无分别的,无分别之性即佛性。印宗听了,欢喜合掌而说:我讲经说法,像瓦砾般没什么价值,仁者论佛法真义,却像真金般珍贵。于是印宗为惠能落发,反拜他为师,可见印宗大师的宽大胸襟,谦卑态度。惠能便在菩提树下展开东山,即他的师父五祖黄梅所居地的禅宗法门。惠能自称于东山得到五祖弘忍的传法,历尽辛苦。性命很是危险,如悬挂丝一样随时可送命。如今跟大众使君官僚僧人尼师道人俗人在此一会,即可是多劫之因缘,也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,一齐种善根,才得闻如上顿悟法门之因。此教法是历先祖师圣上所得,不是惠能自己开启智慧所明白的。惠能也祝愿大众听了教法后,能令各自心净,消除疑虑,如先代圣人无别。一众人闻法过后,皆大欢喜,顶礼而去。

(行由品续下)

 

Comments are closed.